保健食品

近年来,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,保健品市场日益兴旺。保健(功能)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,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,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功效性,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,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。现在市场上充斥大量的假冒产品,任意夸大其功效作用。

适用检测范围:保健食品(阿胶、冬虫夏草、三七粉、铁皮石斛、玛卡等)、保健药品、中成药、保健酒、药酒、功能性食品等

检测项目(未列项目咨询工程师):QQ截图20180523165239.png

理化指标

水分、气味、密度、净含量、灰分、干燥失重、灼烧残渣、比旋度

营养成分

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、碳水化合物、糖、膳食纤维、钠、脂肪酸、微量元素等

功效成分

药典种标志性成分测试、阿胶含量、阿胶驴源性检测(辨别掺假)、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、三七粉含量(人参皂苷RG1、人参皂苷RB1、三七皂苷R1)、玛卡酰胺、玛卡烯、总芥子油苷、马卡咪唑生物碱、甾醇、多糖、芦荟苷、大蒜素、左旋肉碱、大豆低聚糖、大豆异黄酮、矿物质类、咖啡因、肌醇、多糖、山梨糖醇、麦芽糖醇、氨基酸、乳杆菌、嗜热链球菌、D-甘露醇脂类磷脂、胆甾醇、亚油酸、亚麻酸、EPA、DPA、DHA、绿原酸、牛磺酸黄酮、皂苷类总黄酮、芦丁、总皂甙、大豆总皂苷、红景天苷、人参皂甙、腺苷、黄芪苷、芍药苷、罗汉果皂苷、茶多酚、L-肉碱、大蒜素、原花青素、番茄红素、辅酶Q10、总蒽醌、葛根素、五味子醇甲、五味子甲素、五味子乙素、茶多酚、肌醇、叶酸、泛酸、萜类及挥发油、SOD酶活、抗氧化能力检测

激素类

肾上腺皮质激素、糖皮质激素、盐皮质激素、乙烯雌酚、孕激素、二醇、雌雌三醇、雄性激素类、睾丸酮、促性腺激素、生长激素类、生长激素释放激素、丙烯氯倍他索

功能性产品需检测违禁药物

减肥产品:西布曲明、芬氟拉明、酚酞、东布曲明、奥利司他、利莫那班、麻黄碱

降血糖产品:甲苯磺丁脲、格列苯脲、格列齐特、格列吡嗪、格列喹酮、格列美脲、马来酸罗格列酮、瑞格列奈、盐酸吡格列酮、盐酸二甲双胍、盐酸苯乙双胍

补肾壮阳类:那红地那非、红地那非、伐地那非、羟基豪莫西地那非、西地那非、豪莫西地那非、氨基他达拉非、他达拉非、硫代艾地那非、伪伐地那非、那莫西地那非

降血压类:阿替洛尔、盐酸可乐定、氢氯噻嗪、卡托普利、哌唑嗪、利血平、硝苯地平

止咳平喘类药物:茶碱、磺胺甲噁唑、醋酸泼尼松、地西泮、马来酸氯苯那敏、盐酸苯海拉明、枸橼酸喷托维林、磷酸苯丙哌林

抗风湿类药物:氢化可的松,地塞米松、醋酸泼尼松、阿司匹林、氨基比林、布洛芬、双氯酚酸钠、吲哚美辛、对乙酰氨基酚、甲氧苄啶、吡罗昔康、萘普生、保泰松

常规有害物质

重金属及元素:铅、镉、汞、铬、砷、稀土(16项)

农药残留:有机氯、有机磷、拟除虫菊酯、氨基甲酸脂、除草剂、杀菌剂等500多种农药残留检测

微生物:细菌总数、真菌、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生孢梭菌、产气荚膜梭菌、绿脓杆菌等

毒素分析:毒素黄曲霉毒素B1、黄曲霉毒素M1、赭曲霉毒素A、展青霉素、桔青霉素等

添加剂分析:塑化剂、防腐剂、人工色素、抗氧化剂、甜味剂、维生素类、有机酸、咖啡因等近60种食品添加剂

30天喂养试验

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

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

国食药监保化[2012]107号

辅助降血脂功能

国食药监保化[2012]107号

改善睡眠功能

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

缓解体力疲劳功能

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

急性经口毒性试验

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

减肥功能

国食药监保化[2012]107号

染色体畸变试验

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

生殖毒性试验

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

通便功能

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

微核试验

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

细菌回复突变试验(Ames试验)

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

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

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

小鼠精子畸形试验

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

增加骨密度功能

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

增强免疫力功能

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

致畸试验

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拓渠网络